博客归档

#61:大马人,你不可忘记!

看着最近马来西亚的最后几场补选,国阵又开始连续高奏凯歌,而且多数票越来越多,笔者看了心里都凉了一半。

我国这几年发生了这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笔者很难相信选民们怎么可以转眼都忘记了呢?

第二份税

我国的华校尤其是华小有一个奇特的景观,就是几乎每间礼堂的名字都是某某人的名字,如“陈振泉礼堂”,有些每间课室甚至每颗树都有个别的名字,视乎捐赠者的名字。对于本地人来说也许已司空见惯,但是笔者刚从外国回来看看后,不禁深思,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

星洲日报华教义演

这看似是为了纪念或表扬曾经捐款给有关华校的热心人士,但如果换个层面想想,这个不就凸显了我们是所谓 “One Malaysia”里的二等公民吗?为什么我们华小要扩建课室或充建礼堂,董事或家协们就得四周奔波向华社募款?为什么身为政府的马华民政还需常常办慈善晚会等筹款?

每年在国阵政府的财政预算案里,占了全国百分二十到三十的华校和淡米尔校分到的财政预算总是只有那么不起眼的区区两三巴仙。尽管“One Malaysia”的口号喊得震耳欲聋,但政策上还是明显不能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华印社明明也都是交了税款的良好公民,为什么就得额外捐款,交这份“Tax No.2”(第二份税),支撑危如累卵的华印校(尤其是华小和淡小)?

虽然马华民政口口声声说他们已经替华社华教鞠躬尽瘁,但是我们需要的不是马华民政一直在做些连反对党都能做的慈善晚会,或帮忙呼吁政府之类的东西。我们要的是身为“政府”的他们能替华社华教给予制度化的保障,而不是有大选时,独中才会有拨款,政府才会考虑承认统考(注意:只是考虑罢了)。

华小淡小的困境,你可以不知道,但如果你现在知道了,你不可以忘记!

第三份税

如果你到了吉隆坡周围一带逛逛,你会发现四周的住宅区的各个入口都增设了保安亭和门栏,仿佛进入一个高度戒备的国度。细问下,方知是因为匪盗猖狂,治安不靖,所以每个住宅区的居民都自掏腰包聘请保安人员以镇守住出入口和夜晚时分巡逻。

乍看之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国家没有警察吗?”

聘请保安人员美其名是增加工作就业机会,但看看居民们,每个月都得缴付额外的费用,少则五十令吉,多则八十令吉,难怪人家都要说这好像在交“第三份税”。

在这个警察平民比例那么高的国家(原因?因为政治部SB特别多),明明有那么警察,但可悲的是,我们的警察似乎比较热中对付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看看有哪个和平集会,警方不是全副武装,严以待阵的?从警棍到催泪弹,从盾牌到水炮车,仿佛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提醒你这个国家依然有警察的存在。

警察办事不力,破案无能,到底又是谁的错呢?说到底也是政府办事不力,从多年前的裸蹲案爆发后,警察的操守和办事能力一直备受各界质疑,本来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后说要成立IPCMC,结果人民力求不果,加上阿都拉政府无能,结果IPCMC的事情到最后又不了了之。

治安不靖,人人自危,你可以不知道,但如果你现在知道了,你不可以忘记!

问责制度

有多少印尼人进来当外劳或者偷渡进来后,不久就可以拿到身份证,而且还是bumiputera status(土著)!

蒙古女郎案到现在还是变成无头冤案,虽然第二被告被定了罪,但还是去不掉人民心里许多的疑问。当初是谁那么有本事能把蒙女的入境纪录删除掉?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也没有明确的杀人动机,那么为什么他们需要出如此重手呢?还有,他们怎么把军用的C4弄到手?

刚从法国购买来的潜水艇一回到马来西亚试潜却下不了水。到底应该谁负起责任?如果是制造商的问题,那么为什么没有索取应有的赔偿?而验收的官员也没仔细检查,这是否显示官员办事轻浮还是当中又牵涉了不可见人的交易?

军用战斗机的引擎可以被化整为零偷运出国,远渡太平洋到被偷卖到南美洲。结果只有一个小兵被控,而且到最后好像这位小兵还在喊冤。有谁相信区区一个小兵的本事大到可以偷天换日?

登嘉楼的体育馆刚建好,还没开始启用就整座坍塌。夸张程度比起汶川地震里的豆腐渣工程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少人家的是因为地震才坍塌,而我国崭新的体育馆,还没有人在里面蹦蹦跳跳就可以自动坍塌,可谓世界第九大奇观。

Collapsed half of roof of the Sultan Mizan Zainal Abidin Stadium in Kuala Terengganu

上述所提及的事情,只是冰山一角,这还没包括赵明福事件、甲洞MRR2公路龟裂事件、柔佛新医院发霉事件、巴生自由港丑闻、林甘“correct!correct!”事件,校长叫学生回中国印度事件,国会大厦漏水等等。这些林林总总,匪夷所思的事,在外人看来是笑掉牙的事情,但如果在身为大马公民的你的眼里,你还能笑得出来吗?这些事情小则祸及殃民,大则动摇国本啊。

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较进步的外国,大官的乌纱帽肯定不保。大官们都会二话不说,谢罪辞职。只有在马来西亚,官员们在犯错后依然能大摇大摆,大大咧咧的逍遥法外。

就因为这样的司法不公,执法不严,政府的腐败,选民的不追究和善忘,环环相扣的,使类似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这些事情你可以不知道,但是如果你知道,你不可以忘记,不可以再纵容国阵政府胡作非为!

转载:全津、半津紧箍咒

又来了!教育部再唸无理的全津、半津紧箍咒,只不过是把老问题再次端上台面。

年初,教育部为了撙节开支,不理会各界反弹,硬生生取消实行3年的中央付款制度。结果,全津华小喊苦,半津华小继续痛不欲生,华社大喊不公。如今,教育部决定从6月起替全国全津贴学校支付水电、电话及排污费;这回,全国410间全津华小喜迎好消息,884间半津华小再继续苦哈哈,华社对教育部施政偏差积怨更深。

这里有3个问题需要釐清。首先教育部须说明,全津学校须支付水电等费用的措施,如今决定恢復中央付款制度,政策为何急转弯?

大部分华小所谓的礼堂。。

第二,俗称的全津或半津学校,或1996年教育法令下称的政府学校或政府资助学校,在教育本质上有何不同?除了名称不同、校地分属国有及私有以外,莫非教育还有贵贱之分?同样为国家培养人才,同样为国家教育而努力,却因政策而面对偏差待遇,实在太不合理,应当立即修法改正。

当一些人揶揄乌雪叻思华小所获的300万令吉拨款是补选“糖果”时,马华领袖不是挺身背书,政府有制度化拨款华小吗?確实,单看第一及第二振兴经济配套,合计1亿4500万令吉的华小鉅额拨款,那些暗讽的声浪,不过是酸葡萄心理。

常言道,数据会说话。但仅仅举出一个数据,而不进行比较,或列出所占百分比的话,任举再多的数据都没有意义。举例而言,在第9大马计划下,华小获逾1亿7000万令吉的拨款。看似很多,实际却不然。因为华小学生人数占约21%,这逾亿的拨款仅占教育拨款总额的3.6%,比例极度不正常。这证明华小常年拼命喊穷,不是喊爽的;连电费都缴不出来,也不是胡乱挥霍的结果。

因此,第3个须思考的是,如此拨款,是否有助教育部达到公平拨款对待各源流学校的目标?

最后要提醒为人父母官者,教育政策对华小公平与否,你我心里都有数。若还一味为偏差政策背书,这无异於欺瞒民眾,还将赔上个人诚信及政党名声。

星洲日报/情在人间‧作者:陈慧娇‧《星洲日报》高级专题作者‧2010.05.03

令伯有话讲(11-02-08)

什么标题?
培风与一华小受惠‧纳吉拨20万给甲3校

新闻出处?
星洲日报(12-02-08)

新闻大意?
副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周一(2月11日)晚上宣佈拨款20万令吉给马六甲3间学校,马六甲中国公学和爱极乐华小各获5万令吉,而甲州唯一的独中——培风中学则获得10万令吉。

令伯讲什么?
有什么好高兴?

当然,大选来了,糖果自然又多又甜,天天都是一片歌舞升平,不是拨款给华校,就是数千亿元的走廊计划。

不看报纸也很难注意到原来我国依然是那么富有,国力雄厚!

之前整天喊着要削减汽油津贴,如今却可以天天动辄出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令吉的拨款。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各位朋友,现在别太高兴喔,这些捐款终究还是来自人民的血汗钱,小心一旦国阵大获全胜后,接踵而来的就是百物腾飞哟。

令伯有话讲(11-01-08)

什么标题?

  • 黃家定:充作提升设施,育群中学获30万拨款
  • 其中2所悬空十余年,砂35华小没校长

新闻出处?
星洲日报(11-01-08)

新闻大意?

  1. 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黃家定继月初宣布政府拨款1000万令吉给华校后,他周四(10日)再宣佈特別拨款30万令吉给适耕莊育群国民型中学。
    马华雪州联委会主席拿督莊祷融指出,马华不只是一直在協助华小,也十分关注全国各地的国民型改制中学和独中的发展,並关注及支持大学的中文系、汉语系及华文学会等的进展。
  2. 退休校长空缺未填补,砂州35所华小面对没有校长的窘境,当中两所华小更是十余年来没有校长掌校!

令伯讲什么?
看到第一则新闻后,才高兴没多久便在下方看到了第二则新闻。

不愧是大马第一大华文报,这两则新闻在排版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无形之间,相当于挂了拿督莊祷融一巴掌。

有时我常常在想,为什么那些政客可以大言不惭的发表豪情伟论,而事实上解决的都是小事一两桩。

从第一则新闻里,很明显的可以看得出是大选前的豪华浓情朱古力,每当大选一接近,大大小小的拨款陆续而来、停滞已久的工程开始恢复动工、官爷们讲的话也温和中庸得多了、凡事之前不可能的,在这个关键时刻全部都有得谈,仿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大马大选的美妙指数比起圣诞节有过之而无不及,难怪大马人民享受大选多过圣诞节,也常常为此乐此不疲。(因为大家都忘了这些浓情朱古力的钱是哪儿来的……)

星洲评论家林明华说得好:“选举一来,春天降临;选举一过,严冬即到。”

目光浅短的人民,也常常必须为了这些糖果付出代价,第二则新闻就是众多沉重的代价之一。

华教、母语教育、新经济政策、印裔社会贫穷、贪污滥权、种族偏差等问题,绝对不会因为这些拨款而一劳永逸的。